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100jsr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100jsr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100jsr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100jsrc.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口误政治家嘴边的“炸弹”_产品中心_爱游戏电竞-爱游戏官网进入-爱游戏网址登录
  1. 首页 > 产品中心

口误政治家嘴边的“炸弹”

日期:2024-10-22  作者: 产品中心 点击数:1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政要们说话需要十分谨慎,一不小心出现口误,小则成为坊间流传的笑话,严重的会酿成。很多人都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第一任期就职时,念错了只有35个单词的总统宣誓词,闹出了笑话。好在他吸取了教训,今年1月,在第二任期就职时没有出问题。不过,在国际政治场合,类似的各种口误还是层出不穷。

  新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眼下正在开展出访“处女秀”,从2月24日到3月6日,他陆续访问欧洲和中东的9个国家。媒体评论美国外交政策重现对欧洲和中东的重视,同时也在议论克里出访前闹的笑线日,他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表就职后的首次公开演讲,谈到了要如何在“吉尔萨克斯坦”开展工作。这陌生的国名让人摸不着头脑。人们后来对照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克里演讲的文稿,才知道克里要说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看来,他是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混为一谈了。克里在当国务卿之前,曾经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工作多年,并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可以称为外交老手。他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口误,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在美国政治家中,说错外国地名的还真不止他一个。这可能和美国人从小不注意学习世界地理有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半数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纽约,63%的美国人不知道当时美军正在作战的伊拉克在啥地方,不知道阿富汗地理位置的美国人更高达九成。据悉,还有的美国人分不清“台湾”和“泰国”。甚至以“高智商”出名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地理上出洋相。2012年4月,奥巴马出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当时阿根廷和英国正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起争执。奥巴马在讲话中表达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同时可能是为了表示对美洲国家阿根廷的友善,用了阿方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称,却又误说成了马尔代夫群岛。后者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这个口误,可谓弄巧成拙,让阿根廷人更不高兴。

  比起美国人来,法国人一向自诩“有文化”,但法国领导人也闹过“地理笑话”,说错的还是本国地名。2011年1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来到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特吕克泰塞姆镇。这个镇离法德边境只有30公里。萨科齐对法国农业部门的代表发表讲话说,他绝不能接受法国和德国之间有不正当竞争。“之所以这么讲,不单单是因为我现在正处于德国”。想到自己说错了,他马上改口“我现在正处于阿尔萨斯”,但台下听众已经“炸了锅”,他们愤怒不已,大声起哄。萨科齐只好中断讲话,把双手伸向空中“投降”。这是因为阿尔萨斯这个地区长期以来是法德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曾经两次被德国吞并,直到二战结束法国才收回这个地区。当地居民对阿尔萨斯归属十分敏感。后来媒体分析,法语中“德国”一词与“阿尔萨斯”一词发音相似,萨科齐应该只是口误而已,并非对历史无知。但他还是得罪了当地人。

  比说错地名更糟糕的是说错人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种既简单又最重要的获取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但现在看来,奥巴马没读过卡耐基的书。

  2012年11月,奥巴马访问缅甸,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在任美国总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可是,虽然他声称“十分重视”缅甸,却还是没“做好功课”。会见缅甸总统吴登盛时,他按照西方人习惯称后者“盛总统”。其实,“登盛总统”才是合适的称呼。见到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时,奥巴马来了个美国式的“深情拥吻”,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又多次把昂山素季读成了“昂延素季”,让身边的昂山素季颇为尴尬。美国媒体也说,奥巴马的口误,会让缅甸人“感到不安”,不知美国总统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视他们的国家。

  当然,弄错人名也不是美国人的专利。2010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接连说错了与自己会谈的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名字,还把英语“新兴国家”说成了“新兴公司”,把八国峰会说成了七国峰会。而出席峰会的奥巴马也说不出菅直人的名字,干脆就称他“新首相”。有趣的是,两年后的2012年12月,新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与奥巴马通了电话,随后居然告诉身边人,他刚与“美国总统小布什”通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因为他上一次在2006年至2007年间担任日本首相时,美国总统正是小布什,安倍可能习惯了这个称呼。虽然他马上改正了这个错误,但还是惹来媒体的嘲笑。

  作为盟友,无论双方的关系多好,一旦领导人名字被说错,也会引起不快。今年2月6日,第十二届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埃及总统穆尔西在开幕式上祝贺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说巴勒斯坦问题是合作组织的“核心议题”,并呼吁所有成员国支持建立拥有完整主权和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随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发表致辞,表示感谢。阿巴斯一开口就是“·胡斯尼总统”,但马上想到自己说错,短暂停顿后更正为“·穆尔西总统”。媒体观察到,虽然当时穆尔西表情平静,但嘴部略有细微动作,似乎暗示他内心的不快。这也难怪,因为被推翻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全名正是·胡斯尼·穆巴拉克。

  很多政治家在演讲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但引述历史如果不严谨,也有可能会出现错误。

  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出访美国。为了表示对英美友好关系的重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了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他说:“早在1940年抵抗纳粹德国时,我们就作为伙伴并肩而战了。”但事实是,二战期间美国虽然一直在支持英国,但直到1941年美国才正式参战。此前,法国战败,英国孤军奋战,遭受巨大损失,英国人也一直为那段历史自豪。卡梅伦的话惹恼了英国国内民众,很多人觉得卡梅伦是为了讨好美国而忘记了自己国家的历史。一位英军少将说:“如果丘吉尔还活着,肯定会很伤心的。”面对舆论压力,首相府只好打马虎眼说:“首相说的是40年代,不是1940年。”

  一些领导人也曾为自己涉及历史的不恰当言辞而道歉。2012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仪式,向率先揭露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已故波兰裔美国人扬·卡尔斯基追授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他的历史功绩。奥巴马说,卡尔斯基曾亲自到“华沙犹太人区和一个波兰死亡集中营”见证大屠杀。奥巴马所用的“波兰死亡集中营”一词,立刻引起波兰的强烈抗议。波兰政府认为,奥巴马的说法会让人认为波兰应该对纳粹大屠杀负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纳粹占领的波兰境内的德国集中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网上公开表示,白宫应该为这一“骇人的错误”道歉。波兰驻美国大使馆也在网站上公布指南,纠正“波兰死亡集中营”的说法,称“我们不能允许历史被歪曲”。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说奥巴马“没有恶意”,但所用词语“不公正、令人痛苦”,并为此致信奥巴马。奥巴马后来回信表示“我为这一错误道歉”。

  在有些情况下,政治家谈自己的经历时的“口误”,更像是有意为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正在争取党内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顿夸耀说,自己作为在1996年访问波斯尼亚时,“专机是在狙击手的威胁下着陆的,欢迎仪式被迫取消”,“即使那样,我们也没有取消访问,而是在重重包围下,低头躲着狙击手离开了机场”,以示自己为国家利益奔走的勇气。但后来美国媒体播放了当时的录像,她在机场谈笑风生,根本就没有所谓“躲避狙击手”的事。这让她很尴尬。2009年,希拉里·克林顿当上国务卿以后,又一次说了一段“故事”。当时她到访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发表演讲时声称自己1995年访问该市时,入住的酒店能看到炸弹袭击后整修的模样。但当地媒体查证发现,她下榻酒店最后一次遭袭击和整修,早在1994年就结束了,她根本不可能看到这些。

  在各种口误中,政治上不恰当的说法最容易引来麻烦。2006年,时任参议员的克里到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大学发表演讲。他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充分的利用教育机会,努力学习,让自己会变得更聪明,你们就能做得更好。否则你们会被困在伊拉克。”克里是想“幽默”一下,但此言一出,立刻被共和党人抓住把柄,认为他是在侮辱驻伊美军。一些人要求克里就此言论道歉。

  最近刚刚结束对美国访问的安倍晋三,也有一段不恰当的言论引发风波。访美前夕,安倍接受美国《》专访称,“同日本和其他亚洲邻国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对此言论,舆论哗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后来说,这些并非安倍原话。《》回应称,该报准确引述了安倍的讲话。

  当口误涉及“敏感词”时,也会造成媒体关注。今年1月19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艾奥瓦州出席活动。他在当地的全国女艺术家博物馆发表讲话说:“我为成为美国总统感到骄傲。”听众们乐了。拜登的儿子、特拉华州检察长博尔赶紧提醒父亲。拜登随即改口:“我为作为美国副总统感到骄傲,更为骄傲的是能成为贝拉克·奥巴马的副总统。”由于拜登曾一度暗示考虑参选下届总统,他的口误也引发媒体的联想,是否他一不留神说出了心里话?

  最“幸运”的口误是对方没听出来的口误,这也曾经发生过。2009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前往西班牙访问。时任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致欢迎词时,大谈两国合作,结果一不留神把西班牙语的“支持”一词说成了一个下流词。幸好,现场翻译脑子灵活,没把原话翻译出来。不懂西班牙语的梅德韦杰夫和外国记者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是听得乐呵呵的,倒是西班牙当地记者听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口误是发生在口语交流中的失误,权威的《剑桥语言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口误是正常人在语言交流中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表达的语音、语义、词汇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而多数情况下,说话者会很快地发现并纠正错误。”一般说来,人们在交流中都一定会出现口误,政治家也是人,出现口误在所难免,但政治家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包括心理素质、知识修养以及口才等方面的培养,都能够大大减少口误。当然,政治家身边能有个随机应变的助手,也能减少口误带来的尴尬。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政要们说话需要十分谨慎,一不小心出现口误,小则成为坊间流传的笑话,严重的会酿成。很多人都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第一任期就职时,念错了只有35个单词的总统宣誓词,闹出了笑话。好在他吸取了教训,今年1月,在第二任期就职时没有出问题。不过,在国际政治场合,类似的各种口误还是层出不穷。

  新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眼下正在开展出访“处女秀”,从2月24日到3月6日,他陆续访问欧洲和中东的9个国家。媒体评论美国外交政策重现对欧洲和中东的重视,同时也在议论克里出访前闹的笑线日,他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表就职后的首次公开演讲,谈到了要如何在“吉尔萨克斯坦”开展工作。这陌生的国名让人摸不着头脑。人们后来对照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克里演讲的文稿,才知道克里要说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看来,他是把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混为一谈了。克里在当国务卿之前,曾经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工作多年,并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可以称为外交老手。他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口误,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在美国政治家中,说错外国地名的还真不止他一个。这可能和美国人从小不注意学习世界地理有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半数美国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纽约,63%的美国人不知道当时美军正在作战的伊拉克在啥地方,不知道阿富汗地理位置的美国人更高达九成。据悉,还有的美国人分不清“台湾”和“泰国”。甚至以“高智商”出名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地理上出洋相。2012年4月,奥巴马出席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当时阿根廷和英国正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起争执。奥巴马在讲话中表达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同时可能是为了表示对美洲国家阿根廷的友善,用了阿方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称,却又误说成了马尔代夫群岛。后者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这个口误,可谓弄巧成拙,让阿根廷人更不高兴。

  比起美国人来,法国人一向自诩“有文化”,但法国领导人也闹过“地理笑话”,说错的还是本国地名。2011年1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来到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特吕克泰塞姆镇。这个镇离法德边境只有30公里。萨科齐对法国农业部门的代表发表讲话说,他绝不能接受法国和德国之间有不正当竞争。“之所以这么讲,不单单是因为我现在正处于德国”。想到自己说错了,他马上改口“我现在正处于阿尔萨斯”,但台下听众已经“炸了锅”,他们愤怒不已,大声起哄。萨科齐只好中断讲话,把双手伸向空中“投降”。这是因为阿尔萨斯这个地区长期以来是法德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曾经两次被德国吞并,直到二战结束法国才收回这个地区。当地居民对阿尔萨斯归属十分敏感。后来媒体分析,法语中“德国”一词与“阿尔萨斯”一词发音相似,萨科齐应该只是口误而已,并非对历史无知。但他还是得罪了当地人。

  比说错地名更糟糕的是说错人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种既简单又最重要的获取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但现在看来,奥巴马没读过卡耐基的书。

  2012年11月,奥巴马访问缅甸,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在任美国总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可是,虽然他声称“十分重视”缅甸,却还是没“做好功课”。会见缅甸总统吴登盛时,他按照西方人习惯称后者“盛总统”。其实,“登盛总统”才是合适的称呼。见到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时,奥巴马来了个美国式的“深情拥吻”,但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又多次把昂山素季读成了“昂延素季”,让身边的昂山素季颇为尴尬。美国媒体也说,奥巴马的口误,会让缅甸人“感到不安”,不知美国总统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视他们的国家。

  当然,弄错人名也不是美国人的专利。2010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接连说错了与自己会谈的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名字,还把英语“新兴国家”说成了“新兴公司”,把八国峰会说成了七国峰会。而出席峰会的奥巴马也说不出菅直人的名字,干脆就称他“新首相”。有趣的是,两年后的2012年12月,新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与奥巴马通了电话,随后居然告诉身边人,他刚与“美国总统小布什”通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因为他上一次在2006年至2007年间担任日本首相时,美国总统正是小布什,安倍可能习惯了这个称呼。虽然他马上改正了这个错误,但还是惹来媒体的嘲笑。

  作为盟友,无论双方的关系多好,一旦领导人名字被说错,也会引起不快。今年2月6日,第十二届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埃及总统穆尔西在开幕式上祝贺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说巴勒斯坦问题是合作组织的“核心议题”,并呼吁所有成员国支持建立拥有完整主权和独立的巴勒斯坦国。随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发表致辞,表示感谢。阿巴斯一开口就是“·胡斯尼总统”,但马上想到自己说错,短暂停顿后更正为“·穆尔西总统”。媒体观察到,虽然当时穆尔西表情平静,但嘴部略有细微动作,似乎暗示他内心的不快。这也难怪,因为被推翻的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全名正是·胡斯尼·穆巴拉克。

  很多政治家在演讲的时候喜欢引经据典,但引述历史如果不严谨,也有可能会出现错误。

  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出访美国。为了表示对英美友好关系的重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了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他说:“早在1940年抵抗纳粹德国时,我们就作为伙伴并肩而战了。”但事实是,二战期间美国虽然一直在支持英国,但直到1941年美国才正式参战。此前,法国战败,英国孤军奋战,遭受巨大损失,英国人也一直为那段历史自豪。卡梅伦的话惹恼了英国国内民众,很多人觉得卡梅伦是为了讨好美国而忘记了自己国家的历史。一位英军少将说:“如果丘吉尔还活着,肯定会很伤心的。”面对舆论压力,首相府只好打马虎眼说:“首相说的是40年代,不是1940年。”

  一些领导人也曾为自己涉及历史的不恰当言辞而道歉。2012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仪式,向率先揭露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已故波兰裔美国人扬·卡尔斯基追授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他的历史功绩。奥巴马说,卡尔斯基曾亲自到“华沙犹太人区和一个波兰死亡集中营”见证大屠杀。奥巴马所用的“波兰死亡集中营”一词,立刻引起波兰的强烈抗议。波兰政府认为,奥巴马的说法会让人认为波兰应该对纳粹大屠杀负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纳粹占领的波兰境内的德国集中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在网上公开表示,白宫应该为这一“骇人的错误”道歉。波兰驻美国大使馆也在网站上公布指南,纠正“波兰死亡集中营”的说法,称“我们不能允许历史被歪曲”。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说奥巴马“没有恶意”,但所用词语“不公正、令人痛苦”,并为此致信奥巴马。奥巴马后来回信表示“我为这一错误道歉”。

  在有些情况下,政治家谈自己的经历时的“口误”,更像是有意为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正在争取党内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顿夸耀说,自己作为在1996年访问波斯尼亚时,“专机是在狙击手的威胁下着陆的,欢迎仪式被迫取消”,“即使那样,我们也没有取消访问,而是在重重包围下,低头躲着狙击手离开了机场”,以示自己为国家利益奔走的勇气。但后来美国媒体播放了当时的录像,她在机场谈笑风生,根本就没有所谓“躲避狙击手”的事。这让她很尴尬。2009年,希拉里·克林顿当上国务卿以后,又一次说了一段“故事”。当时她到访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发表演讲时声称自己1995年访问该市时,入住的酒店能看到炸弹袭击后整修的模样。但当地媒体查证发现,她下榻酒店最后一次遭袭击和整修,早在1994年就结束了,她根本不可能看到这些。

  在各种口误中,政治上不恰当的说法最容易引来麻烦。2006年,时任参议员的克里到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大学发表演讲。他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充分的利用教育机会,努力学习,让自己会变得更聪明,你们就能做得更好。否则你们会被困在伊拉克。”克里是想“幽默”一下,但此言一出,立刻被共和党人抓住把柄,认为他是在侮辱驻伊美军。一些人要求克里就此言论道歉。

  最近刚刚结束对美国访问的安倍晋三,也有一段不恰当的言论引发风波。访美前夕,安倍接受美国《》专访称,“同日本和其他亚洲邻国的冲突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需求”。对此言论,舆论哗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后来说,这些并非安倍原话。《》回应称,该报准确引述了安倍的讲话。

  当口误涉及“敏感词”时,也会造成媒体关注。今年1月19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艾奥瓦州出席活动。他在当地的全国女艺术家博物馆发表讲话说:“我为成为美国总统感到骄傲。”听众们乐了。拜登的儿子、特拉华州检察长博尔赶紧提醒父亲。拜登随即改口:“我为作为美国副总统感到骄傲,更为骄傲的是能成为贝拉克·奥巴马的副总统。”由于拜登曾一度暗示考虑参选下届总统,他的口误也引发媒体的联想,是否他一不留神说出了心里话?

  最“幸运”的口误是对方没听出来的口误,这也曾经发生过。2009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前往西班牙访问。时任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致欢迎词时,大谈两国合作,结果一不留神把西班牙语的“支持”一词说成了一个下流词。幸好,现场翻译脑子灵活,没把原话翻译出来。不懂西班牙语的梅德韦杰夫和外国记者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是听得乐呵呵的,倒是西班牙当地记者听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口误是发生在口语交流中的失误,权威的《剑桥语言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口误是正常人在语言交流中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表达的语音、语义、词汇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而多数情况下,说话者会很快地发现并纠正错误。”一般说来,人们在交流中都一定会出现口误,政治家也是人,出现口误在所难免,但政治家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包括心理素质、知识修养以及口才等方面的培养,都能够大大减少口误。当然,政治家身边能有个随机应变的助手,也能减少口误带来的尴尬。

上一篇: 河北最著名的四大怪菜深受当地人喜欢外地游客敢测验吗? 下一篇: 薄爷夫人把您卖了换钱花了免费短剧高清全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