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中心 > 爱游戏官网进入-种蛋

北海市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日期:2025-04-09  作者: 爱游戏官网进入-种蛋 点击数:1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态废料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涉及北海市的1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交办的167件群众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涉及北海市的1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交办的187件群众信访件已全部办结;第二轮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北海市的,均已全方面开展整改并取得一定整改成效。截至2024年底,1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5个,达到序时进度4个;达到序时进度10项;交办的300件信访件,已办结296件,阶段性办结4件,办结率98.67%。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抓整改。北海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整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目标、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及整改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印发《北海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北海市整改验收销号备案工作规程》等文件,对所有整改问题和任务实行台账式、清单式管理,逐一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措施,逐件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任务。全方面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湾长制,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实行党政同责。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以来,我市共召开27次市委常委会、4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1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领导126次赴现场检查督导,将督察整改列为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积极地推进问题整改。

  (二)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抓整改。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聚焦 “两高”项目管控、红树林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破坏、自然保护地保护和管理、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入海入河排污口治理、群众信访交办件等问题,采取召开会议、现场检查、预警提醒、督查督办、专题报告、定期调度等多种手段督促各整改责任单位落实整改责任,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以来,印发《政府督查情况专报》7期、《督察整改专报》21期、提醒督办函276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情况,亲自部署指挥,进一步传导压力,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实。

  (三)建立长效机制,标本兼治抓整改。实行“一督导、二包干、三保障、四问效”整改推动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点明显问题,推动整改工作有序开展。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北海市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各整改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印发《北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北海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和《北海市全社会节能降耗行动方案(2024-2025)》等文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是2024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

  (二)加快补齐污水垃圾处理短板。一是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华润水泥(合浦)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已正式投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100%,广西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已于 2024 年9月30日转入商业运营,大幅度的提高垃圾处置现代化水平。二是北海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大冠沙污水处理厂、大冠沙再生水厂、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均已建成投运;合浦县1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完成技改调试并正式投运,铁山港区南康镇和营盘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技术路线改造并投运;合浦县建成乡镇污水管网83.13公里,提高乡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2024年全市21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达到74.77%。三是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广东路至上海路(北部湾路以北)主干道排水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湖南路(北海大道至北部湾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茶亭路(广东路至上海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等3个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城镇生活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2024年累计建设城市污水管网43公里,完成雨水管网建设30公里。银海区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已完工,北海市主城区“十四五”内涝整治工程(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北海市主城区“十四五”内涝整治工程(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和北海市主城区“十四五”内涝整治工程(金海岸大道排水通道项目)已竣工验收。

  (三)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不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印发实施《北海市“十四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2024年已完成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68.71公顷,通过自然资源厅审核销号历史遗留矿山578.1公顷。其中,自然恢复类历史遗留矿山面积共计361.82公顷,转型利用类历史遗留矿山面积共计216.28公顷,工程修复类完工面积有90.59公顷。二是积极地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北海市2020-2022三年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已完成13座绿色矿山建设(自治区级7座,市级6座),在产矿山均已全部建设绿色矿山,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三是加强红树林保护和修复。2020年以来,累计营造红树林509公顷,修复红树林1485公顷;2024年应完成营造红树林168公顷,修复红树林390公顷,实际完成红树林营造170公顷,修复红树林484.5公顷。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厚植生态环境优势,谱写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新篇章。

  二是继续抓紧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对照整改任务清单,全面梳理整改情况,查漏补缺;紧盯问题整改目标不放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加快整改,确保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

  三是以整改为契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继续加大全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管理上的水准,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转化为环境治理效能,不断增进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四是健全和落实问题整改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提升整改成效,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加强对重点整改问题的督导检查,坚决防止问题反弹。

  问题一(采用自治区整改方案中的问题编号及问题描述,下同):一些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够,将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当作自身工作成绩,自我满足、盲目乐观,对天生的好山好水缺乏敬畏和呵护之心,对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漠然视之,甚至视而不见。一些领导干部对高水平发展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广西是欠发达地区,空间很大底子很好,应区别对待,要求给予更多的能源消费总量指标,而对逐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却有畏难情绪。在谋划自身发展时,着重考虑上涨的速度,重视发展质量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动辄讲目标太高财政太难、讲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对推进解决具体问题缺乏积极作为。

  1.已达序时进度。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立市,建设花园式城市。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相继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北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已达序时进度。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市,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到更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以来,共召开27次市委常委会、4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14次生态环境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改工作,市领导126次赴现场检查督导,积极地推进问题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

  3.已达序时进度。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党组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北海市委组织部组织制定2024年中青班教学计划,邀请自治区专家学者作“习生态文明思想”专题授课;根据上级培训工作安排,选调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干部参加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办的推动生态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逐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治理能力。在北海领导干部在线教育学院将“以法治力量守护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新亮点解读”列为必修课程。将生态环境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列入2024年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教学安排,设置《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等专题课程。举办北海市市委管理干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第3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美丽中国专题,培训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市委管理干部150余人,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市纪委监委将‘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自治区党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工作清单,督促各县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自治区党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工作,抓好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市纪委监委坚持严的主基调,紧盯无故不完成信访投诉件整改任务问题,在生态环保工作中表态调门高、实际行动少,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坚决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例,用好用足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4.已达序时进度。我市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加强生态文明方面的宣传,督察期间,累计刊载新闻438篇。整改以来,召开7场新闻发布会。2024年1月在广西日报上刊发《北海去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排名全区第一》《北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4年排全区第一》等新闻报道。结合“北海三月三”“双提升”等主题,深入魔方广场、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白沙镇等地,向农民、群众、社区居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知识,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24年5月22日在海洋之窗举办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6月5日,举办2024年“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北海市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2024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开设“2024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特别报道”专栏。在《北海日报》开设生态文明主题公益广告专栏,先后刊播《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绿色城市 和谐发展》《绿色出行 低碳环保》等公益广告,共推出22期。

  5.已达序时进度。我市坚持将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考察范畴。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各项生态目标考核情况等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体系,在领导干部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方面注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出现重大环境污染的,不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和考核评优。近年来,北海市没有领导干部因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被“一票否决”。市审计局、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工作协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意识。2024年度市委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涉及我市的问题二“节能降碳指标未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问题四“平板玻璃产能置换问题”、问题五“46个项目未通过节能审查已动工建设问题”、问题六“为高耗能企业出台不符合国家要求的财政电价补贴政策”均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涉及我市的问题七“对红树林保护学习不够研究不深”、问题八“红树林破坏案件”、问题九“养殖污染及局部过度捕捞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均已整改完成,问题七已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问题八和问题九已在2024年1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问题十:广西采石采矿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是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占督察期间全部举报数量的12.8%。露天矿山野蛮开采问题普遍,全区“半边山、一面墙”式矿山达296座。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欠账多,截至2020年全区矿山需要治理恢复面积达20300公顷,“十三五”期间仅治理4114.63公顷,完成率20.2%。

  措施48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措施49、50已整改完成并在2024年1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51.已达序时进度。完成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废弃矿山图斑的实地核查工作。印发实施《北海市“十四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经实地核查,北海市共有1090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面积共2519公顷。根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十要求:2025年底前,全市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率达到60%,即完成修复面积1511.4公顷;根据我市印发方案要求,应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废弃矿山修复1701公顷。截至目前共完成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核销号1628.3公顷,其中2023年已完成修复第一批次已转型利用类历史遗留矿山面积为1050.2公顷(目前已有183.5公顷通过部级审核且销号,剩余未通过销号的图斑已通过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核正按部里要求完善佐证材料);2024年已完成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68.71公顷,其中通过自然资源厅审核销号历史遗留矿山578.1公顷。

  问题十三:在两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后,一些地方依然没有真正把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自然保护地内采矿取石、违建别墅等问题时有发生,一些既往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意识淡漠,法治意识不强,重建轻管,保护地内的违规开发建设问题频发。

  整改时限:2022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2025年底前完成历史遗留矿业权问题整改。

  措施59、60、61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62.已达序时进度。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长效机制,将自然保护地、湿地和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并持续开展巡护监管。

  问题十六:广西基础设施欠账多、建设慢,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远低于全国中等水准,但各地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广西上报2020年设区市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仅有44.8%,明显低于全国中等水准,全区14个地市中有5个地市的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不足30%。即便如此,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任旧存在较大“水分”。比如北海市上报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85.8%,号称全区第一,但挤掉工业废水的“水分”后,线%。存在类似情况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有41家,数量占比在30%以上。由于收集率过低,全区12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中,23个处理水量负荷率低于70%,35个进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低于100毫克/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较弱,特别是对老城区管网建设问题重视不够。2018-2020年,自治区共建设1888公里污水管网,仅有997公里建在老城区,加之管网错接漏接问题严重,无法有效收集生活污水,全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平均进水浓度没有提升,部分污水厂处理负荷甚至下降。

  措施73、77、79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措施74已整改完成并在2024年1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75.已达序时进度。已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广东路至上海路(北部湾路以北)主干道排水改造工程项目、湖南路(北海大道至北部湾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茶亭路(广东路至上海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等3个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快城镇生活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2024年累计建设城市污水管网43公里,完成雨水管网建设30公里。银海区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已完工,北海市主城区“十四五”内涝整治工程(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南片区内涝整治项目和金海岸大道排水通道项目)已竣工验收。

  76.已达序时进度。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北海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大冠沙污水处理厂、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均已建成投运。

  78.已达序时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24年市本级预算安排相关污水治理经费5859万元,主要用于城市雨污管网建设、排水设施管护清淤和渗滤液处理经费等项目。

  问题十九:危险废物管理能力薄弱,存在比较大环境风险。一些重点发展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空缺,广西至今没有电解铝行业大修渣处置能力。废铅酸蓄电池大量流入非法市场,非法收集处置问题仍然突出,对环境安全构成隐患。

  86.已完成。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全面推动危险废物综合治理信息化,应用广西生态云危险废物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在线监控;严密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圆满完成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2022年),有效消除一大批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广西科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直还原回转窑技改成危险废物处理装置项目、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直还原回转窑危险废物处理装置项目调整生产工艺和北海隆中环保有限公司新建10吨/日医疗废物处置升级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23年,自治区对北海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结果为最高等级A。

  87.已完成。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和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废铅酸蓄电池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专项排查整治,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将中大型企业、汽车4S店和废铅蓄电池经营单位等38家,纳入“广西生态云危险废物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实行全过程环境监管。积极配合创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逐步实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规范化管理。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和举报。

  问题二十三:沿海三市陆源污染控制不力,入河入海排口水质超标问题突出。钦州市茅尾海沿岸157个水产养殖排水口有41个水质严重超标。防城港市茅岭镇直排茅尾海的11个排水口水质重度污染。北海市2020年上半年监测的25个入河排污口有15个超标,下半年监测21个入河排污口有11个超标;下沉督察期间,督察组随机抽查发现一排污口大量污水直排入海,将沙滩污染得一片狼藉。

  措施101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措施103已整改完成并在2024年1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102.已完成。加强镇级污水厂运营监管工作,印发实施《北海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偏低问题、出水超标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加快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实施镇级污水处理厂技术路线改造项目,提高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完成入河排污口水质超标问题整改,2024年1-12月,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74.77%。

  问题二十六“环境信访问题”已整改完成并在2024年1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问题二十九“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问题三十三“农药化肥使用量统计不实”均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问题三十六(自治区问题编号,下同):2020年广西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万吨/日,但无害化处置量仅有2.09万吨/日。一些规划处置设施建设进度滞后,《“十三五”广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新建及续建的45个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截至2020年年底尚有近1/3未建成。51座在役垃圾填埋场,有24座超量填埋,实际填埋量达设计处置能力的180%。填埋场大幅超量填埋及运营管理不规范,导致超量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得不到妥善处理,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积存量高达58.2万吨,环境风险十分突出,各种环境违法问题也随之而来。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自2012年6月立项后,至今仍未建成。北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长期违规倾倒垃圾渗滤液至市政管网,2016年以来累计偷排量达53.56万吨。南宁市横县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不完全,垃圾渗滤液直排外环境,外流渗滤液化学需氧量浓度超出排放标准143.7倍。贵港市桂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设施长期闲置,伪造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假象,骗取治污资金。

  措施148、149、152、153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150.已完成。广西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于2022年6月投运。华润水泥(合浦)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已于2023年11月20日正式投产,目前正常生产。

  151.已完成。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2022-2024年以来,市财政预算累计安排北海市白水塘生活垃圾处理厂经费17479.92万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此外,规范组织实施广西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和广西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广西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商业运行,广西北海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于2024年9月30日开始做商业运营。

  158.已完成。加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排查及清运处置,对农村焚烧垃圾秸秆等行为进行相对有效管控。完成4座乡镇中转(转运)设施建设工作,并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要求,督促辖区环卫主管部门加强检查,认线年农村垃圾收运处置项目建设改造。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县区及所辖环卫主管部门加强对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理,指导环卫服务企业按服务合同要求开展收运工作,保持我市行政村生活垃圾100%收运的良好状态。印发实施《北海市秸秆禁烧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北海市重点区域推进甘蔗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进一步做好农村垃圾、秸秆露天焚烧管控。

  问题三十七“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不实问题”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十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违规施工导致红树林大面积受损问题

  问题三十八“北部湾港务集团违规施工导致红树林受损问题”已整改完成并在2023年3月统一公开时已公示完成,不重复公开。

上一篇: 粤见富饶广东畅享珍馐盛宴白象我国面携手与辉同行阅山河再启新程 下一篇: 国网温县供电公司:好电助力“才智养” 工业高质量展开底气足